从两会看制度 | 代表们为何能讲出如此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

在3月5日上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七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现场回答媒体提问,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中国故事。

89岁老党员拄着拐杖深情凝望“母亲船”

浙江省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袁晶讲述了自己在从事党史宣讲工作中遇到的感人故事。2019年9月,在红船旁,一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岸边久久凝望,这位89岁的老人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来到南湖看看党的起点,看看红船,再接受一次党的教育。

当天,老人的精神状态特别好,他推走了轮椅,执意自己要拄着拐杖走。他说,那个时候他们入党,抛头颅洒热血,是为新中国而奋斗,现在的党员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虽然每个人的历史任务各不相同,但是一样艰巨,一样光荣,说到底都是为了党的事业而奋斗。

袁晶说,近五年共有892万人次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他们从党史中重温永不忘却的初心,感悟历久弥新的精神。大党和小船,沧桑与青春,使命与担当,每一份感动都源于一份初心。

土豆种子论粒卖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郭艳玲代表,讲述了自己家乡乌兰察布的脱贫故事。她说,乌兰察布被称为“中国薯都”,过去马铃薯种子论斤卖,一亩地收入几百元。现在通过芽苗组培,生产出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论粒卖,一亩地收入两万多元。全市一年可以生产原原种5亿多粒,不仅自给自足,还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可以达到1.5亿元。小土豆成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当地农民经常说这段话,家家都种山药蛋,山药开花结圪蛋,土圪蛋变成金圪蛋,年年收入两三万。

郭艳玲说,脱贫攻坚的路上离不开一大批的“泥腿子”。有一年,自己做了十余个品种的燕麦试验,从整地、播种直到田间管理,不敢有丝毫马虎。正当展望丰收的喜悦时,一场暴风雨瞬间把它们打倒在地,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一次次的失败,换来了一个个有价值的数据,带来了一项项新技术、新品种。正是有这样一大批沉得下去、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日晒,住得惯草棚,喝得惯凉水的泥腿子,为农牧民、为农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助推农牧民脱贫奔小康。

“在那遥远的地方”,700多名贫困家庭孩子走出大山

青海省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代表说,自己的家乡是民族地区、西部地区、高原地区,也是深度贫困地区。有一首经典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说的就是这里。这里有中国最美油菜花海,环境非常美丽,但是生活相对贫困。多年前,她所在班上的一个学生,本来踏实认真,积极上进,突然间成绩下滑,上课的时候心不在焉,下课独自发呆,孔庆菊找他谈心,可是他什么也不说,只是在抹眼泪。再三劝导下,学生终于说,自己不想上学了。孔庆菊很着急,马上到他的家里去了解情况。原来孩子的父亲病逝欠了外债,母亲又没有工作,一家人住的是破旧的平房,还要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特别的沉重。我想,我一定要用我最大的能量来帮助这个多难的家庭。”孔庆菊说。在她的多方呼吁下,兄妹三个人在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还受到了社会公益组织的资助,终于把这个孩子留在了学校里。在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下,孩子的母亲被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他们家也享受了棚户区改造项目政策,一家人搬进了新楼房,挪了穷窝,摆脱了生活的困境。这个家庭的三个孩子,后来考上了大学,其中一个还是清华的博士生,是县里第一个迈进清华的寒门学子。到现在,门源县有700多名这样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出了大山,走进了高一级的学府。他们个人的命运和家庭的命运得到了转变,拔了穷根。

全国两会上,这样的中国故事还有很多。代表们为何能把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鲜活基层故事带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殿堂?是因为他们来自基层,也是因为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组织形式。我国共有五级人大代表262万多名,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总数的94%,他们都由选民一人一票选出来。全国人大代表既直接听取民意,也要主动向下一级人大代表了解意见建议,全面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心声,并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通过人大制度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确保人民权益得到实现和维护。

不同于一些国家的“金钱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郭兴)